2005年1月10日,星期一(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我省数千家企业信用“突然死亡”
其背后是依法建立信用监管体系
许群 张道生

  本报讯 上月,省工商局首用“突然死亡法”,宣布262家企业“信用破产”,并依法吊销了其营业执照。几天以后,杭州市也在公布了8000余家“信用破产”的企业名单后,将其从合法经营者名单上剔除。
  这些被宣布“信用破产”的企业有欠钱不还者、制假贩假者,名单中甚至包括了“浙江欧陆风情咖啡馆”“浙江专利”等一些曾经赫赫有名的公司。这是我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首次大规模对信用破产企业采取强硬措施。
  省工商局信用办副主任杨财标说:“突然死亡其实并不突然!”“此前,众多信用破产企业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其罪当诛。”
  据介绍,自2002年省政府提出打造信用浙江以来,省工商局就将诚信工程的主体定位在企业。上月,企业信用监管全面推行,所有企业的信用记录都会被实时监控,各级工商部门将根据监管评价,给每一家企业贴上信用标签:AAA、AA、A、B、C、D六个等级,分别表示信用优良、良好、稳定、波动、低下、破产。上述被“突然死亡”的企业,正是因为严重违法违规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信用等级被归入D级最终被除名。因此,“突然死亡”的背后,其实是整个信用监管体系的初步建立。
  据悉,此次浙江被宣布信用破产的企业除被吊销营业执照外,其企业法定代表人也被相应地勒令自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新设企业法定代表人;已担任其他企业法定代表人的,所在企业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金雪军教授说:“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推动作用显而易见,但要形成真正稳定的信用机制,最终还得要靠市场本身调节,以及相关法律的制订的完善。”